第56章  给了薛家一巴掌

春纤看过原著,压根不记得曾有和尚这么说过贾宝玉,所以贾母的话完全是子虚乌有。
但薛家说的金玉良缘,是不是子虚乌有也无人知道。
有趣的是,薛家的金玉良缘说是个和尚说的,这会贾母提到宝玉的婚事,也说是个和尚说的。
和尚对和尚,倒真不知道让人该相信哪个和尚的话。
更关键的是,贾母说宝玉不该早娶,那几乎就等同于当众宣布,这几年宝玉不会说亲,想成亲的就别打她孙儿的主意,尽早找别人吧。
宝钗已经十五岁了,在这个人人早婚的年纪,已经算是成年人了。
如果宝玉这几年不说亲,他拖的起,宝钗未必拖的起。
而黛玉比宝玉年纪小,更等得起。
贾母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最后那话才杀人诛心。
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
这话不啻当众戳了薛家的肺管子。
薛家到了薛宝钗祖父是五品紫薇舍人,还算是官身,而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就彻彻底底沦为了商人,社会阶层降了几层。
就算看着祖荫,能跟朝廷做买卖,勉强沾了个皇商的名头,根基跟贵族出身的国公府也是云泥之别了。
如今,薛家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几个钱了。
薛家这次借着贾元春端午节赐礼这事,给了贾母一个下马威,贾母反过头来就借张道士给了薛家一巴掌。
张道士是国公爷的替身,是皇帝亲封的,论起在贾母面前的脸面,可不输贾元春。
贾母连他的账都不买,贾元春的话,她更不会放在心上。
看来这次清虚观打醮,看戏游玩还是次要的,当众拒了薛家的心思,断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念想,才是第一要紧的事。
看来,今儿有好戏看了。
果然,张道士把寄名符交给王熙凤后,又说起贾宝玉那块玉,说观中提起皆好奇,能不能让众人开开眼界。
贾宝玉闻言,不假思索解下脖颈下佩戴的玉,放进托盘中,交给了张道士。
众人又随着贾母在观内前前后后游玩了一通,才来到正楼的房间内休息。
恰在此时,张道士又冒出来了。
只见他手捧朱漆托盘,步履稳健地走到贾母跟前。
那托盘上覆着杏黄缎子,隐约可见底下堆着些物件。
他脸上堆着笑纹,眼角挤出几道褶子,声音洪亮地说道:“方才众道友见了哥儿项上那块通灵宝玉,个个称奇道罕。都说托小道的福,才能得见这般稀世珍宝。大伙儿商量着,虽都是方外之人,也该表些心意。”
说着,他掀开缎子。只见盘内珠光宝气,映得人眼花缭乱。
有赤金打造的璜佩,镂空雕着云纹;有羊脂玉雕的如意锁,坠着五色丝绦;还有翡翠平安扣,内里嵌着米粒大的珍珠。
最打眼的是一串沉香木念珠,每颗珠子都雕着罗汉像,眉眼须发纤毫毕现。
贾母却皱眉道:“这如何使得?出家人清修,哪来的这些物件?”
张道士将托盘往前送了送:“老太太若不肯收,倒显得我们这些门下出身的不懂规矩了。”话音未落,那托盘里的金玉器件叮当作响,在阳光下晃出点点金光。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