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从科堡回到柏林后,陈澄麻溜地在自己满满当当的自学课程表上再加一门“法语”,为去法国找尤苏波夫大公推副本做准备。
学习间隙,她还不忘嘲一嘲鲁普雷希特。但凡他开口说服她之前花点时间做背调,打听一下她手上这支武装的来历,就该知道她虽然不喜欢德皇,却没办法公开支持审判德皇;或是再找一次冯·卡尔,确认她对老牛吃嫩草的态度,也能明白他这个封建余孽兼大猪蹄子在她这里的地位。
老登长得丑,想的还挺美。
她翻着白眼龇牙咧嘴学了一个月法语,忽然收到一封信:冯·塞克特邀请她参观在斯德丁地区进行的装甲演习。
装甲!古德里安!
她欣然前往。
斯德丁位于德国东北部,到柏林的直线距离只有120多公里。但因为此次是装甲演习,陈澄不得不等布赫卢克从慕尼黑带来挎斗摩托和运兵车的样品后才能出发,到达时,其他演习部队早已经就位。
卡车司机以前显然不是开载人车辆的,加上道路实在称不上舒适,一路摇摇晃晃,颠得她早饭都快吐出来了。好不容易到达演习场,她连滚带爬地下了车,一头扎进来迎接的一位军官怀里,差点吐人家一身。
“实在不好意思,路不太好走。”她勉强站直身体,冲对方道歉,示意布赫卢克先去见冯·塞克特,她自己则跟在后面捂着肚子慢慢挪。
“没关系,”对方扶着她一步步慢慢往前走:“等下您找个地方坐着缓缓吧。”
陈澄勉强直起腰一看,这人肩章上有蛇杖,竟然是位军医。
“谢谢您,我能知道您的名字吗?”
“我是恩斯特·福克汉中尉。”
恩斯特·福克汉!她听过这个名字,在那本发现安仔文章的《军事周刊》上!
为了跟安仔多聊两句,她费了不少力气购买并阅读每期《军事周刊》。但安仔发在上面的文章实在太少,也不怎么涉及日后让他扬名的坦克,倒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名字在这本周刊上讨论交流坦克战术,比如这位经常撰写头版文章的福克汉中尉,还有勃兰特、鲁茨、皮尔内、冯·瓦拉德-博克勒贝格这些她以前从未听过的姓氏。
但是……怎么是位军医?坦克在德军中热门到军医都跨行讨论了吗?
“您好,我是路德维希·维特尔斯。”
互换名字后,她带着满腹狐疑,挪动步子踩着草地走进演习场,立刻被一连串“叮叮咚”的系统提示音搅乱了全部思绪。
这么多新卡吗!
一大群穿着军装的人占据着一块地势稍高的土坡,背朝她举高望远镜,人均细腰长腿,馋得她很快忘记晕车的痛苦,急切地想解锁更多新卡。可惜她个子不够,又不好意思挤到前排,只好在人群后乱晃,听转播蹭脸熟。
很快,她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口音笑起来:“不能移动了哈哈哈。”
夸张弹舌音!一个巴伐利亚人!而且是个可收集角色!
她立刻凑过去搭话:“怎么了?”
那高个男人回过头,低头看了眼她,又转回演习场:“古德里安上尉的坦克上不了坡,停下不动了,现在骑兵正和坦克兵一起推车。”
陈澄震惊,看了眼脚下的小土坡。
“动力未免太差了,这上了战场就是活靶子啊!”
男人又回头看她一眼,这回停留的时间久了一些:“您是?”
“路德维希·维特尔斯,我是受邀来看挎斗摩托和运兵车的演习效果的。”她主动伸手,蹭蹭跟大佬握手的机会。
“阿尔贝特·凯塞林,很高兴认识您。”对方回握她的手。
凯塞林元帅!
陈澄兴奋地两眼放光,完全没注意对方略带凝滞的动作,反而后悔刚刚没擦擦手再跟大佬握手:“我也很高兴认识您,您现在负责什么工作呢?”
“军事训练,也帮忙研发新装备。您之前送来的机枪就是我接收的。”
“您满意吗?”
“还不错。”
正说着,陈澄听到有人大喊一声:“机枪组!”
枪声响起,不过几秒就停下了。
“机枪坏了?”她还以为能听到一长串的哒哒哒,有点失望:“还是说,这次不是很严谨的实弹演习?”
“那边一个人代表一个机枪班组,带的子弹不多,一次没法开火太久。”凯塞林举起望远镜又看了一阵,笑起来:“您送来的摩托看起来比古德里安上尉的坦克靠谱,至少它能翻过前面的坡。”
虽然这是宝马设计师的功劳,但陈澄与有荣焉,也忍不住笑起来。
凯塞林又扭头看着她,主动让开身体:“您要往前站一点吗?看得更清楚。”
不愧是好脾气的凯塞林元帅,还体谅她根本看不到演习情况。但周围全是穿军装的,她站中间很尴尬,只能婉拒:“不用了,我不能干扰你们专业人士观摩点评。”
凯塞林又笑起来,举着望远镜给她实况转播:“轻骑兵越过了战壕。”
“有三组敌人的侦查小队摸了过来,摩托开火了……他们居然把机枪架在挎斗摩托上一边行驶一边开枪?”
陈澄听到了哒哒哒的声音,这次持续时间足有一分钟。
“子弹快用完了。”凯塞林放下望远镜:“您送来的机枪在性能和设计上没什么大问题,火力也非常猛,但我跟几位同事也讨论过,这种机枪的射速是否太快了?”
这帮德子怎么都喜欢突然考试!
陈澄赶紧调出系统看机枪图纸上的各项数据。不细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东西理论射速居然有1200-1500发每分钟,但是最大连发节点才150发。
“要这么快的射速干什么?”她不解地敲敲光幕:“哪有一千个人站那让你一分钟射完?这很浪费啊!”
光幕呈涟漪状散开,系统的声音也随之荡漾起来:“你得问德军原本的枪械设计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我现在上哪找他们问去?”陈澄抿唇,发现自己光想着抽卡能抽出来好东西,忽视了一个问题:“这图纸到底哪里来的?”
“你能抽取的图纸,都来自1953年以前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武器。”
“就是说不是什么高精尖武器,只是超前一点点?53年,卡池里有原子弹?”
“是的,理论上。”
“看来很难抽到。所以这些东西都不完全好使,还得改进。”
她一边紧急记忆图纸上的数据,以便等下跟凯塞林沟通改进意见,一边分出心神思考1953年有什么大事发生。出于对系统的警惕,她没有直接问。
记完数据,她顺手点开凯塞林的卡。
阿尔贝特·凯塞林是一位SSR金卡角色,卡名“三军总指”。主卡面上他穿着德三空军制服,目光坚毅地望着前方,脸上挂着招牌笑容,整个人透露出一种“温和无害”甚至“憨态可掬”的感觉。根据领章和脖子上戴的骑铁来看,主卡面拍摄于波兰战役后。
陈澄不合时宜地想到“波兰战役MVP结算留影”,赶紧倾斜卡面转移注意力以免笑出声。凯塞林的卡面浮印着一只敞开双翅,嘴里衔着元帅权杖的鹰,鹰的身体下方山川起伏,河流穿行,镭射线条勾勒出意大利及地中海地区的鸟瞰地图。
她又翻到背面,发现凯塞林确实是巴伐利亚人,出生在拜罗伊特,而且确实很爱笑,十几张旧照全是笑模样,以至于不笑的时候都像有三分笑意。作为SSR卡,他的各项数值都挺高,还有一个额外技能: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不过并没有看到技能用法说明。
她关掉系统,掏出纸笔虚心求教:“您有意见尽管提,我一定改进。”
“算不上意见,只是想降低射速。我们测试之后发现枪管很容易过热,您应该是考虑整体重量减轻了枪管重量。但这样高射速之下,枪管更容易升温,换枪管的频率就会变高,停火间隔会变长。而且子弹很容易打完,比较考验补给能力。”
陈澄一开始还想认真记录意见,结果凯塞林这一串说完,她一个词也没写。
笑死,语速一快专业名词一多就听不懂,只能猜大概是升温和重量问题:解决升温问题需要加厚枪管,加厚就得增重从而超重,而协约国禁止德国研发重机枪。
“人工控制呢?”
“点射是一个好办法,但无法解决停火间隔变长的问题。”
“不单独使用呢?”
“您是指机枪先火力压制,换管间隙步兵冲锋,然后交替进行,直到掩护步兵抵近敌方阵地?”旁边一个小脸大高个军官加入对话。
“是的,火力掩护步兵冲锋,”陈澄回忆了一下自己看过的战争电影:“可以三人成组,每组一挺机枪,交替前进。”
对面的凯塞林和另一个军官脸上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好吧,关公面前耍大刀,给大佬整无语了。
陈澄讪笑两声:“我只是假设一下,实际怎么用还得听大家的想法。”她又赶忙举起小本,假装自己在记录意见:“还有别的吗?”
另一个军官接话道:“您能帮忙研究新型野战炮吗?”
“?”
这题超纲了!
陈澄呼吸一滞,感觉自己刚刚背的机枪数据全都长翅膀飞出了大脑。
凯塞林补充:“冯·克鲁格少校和我都是炮兵出身,更关心火炮的研发。协约国限制我们研究火炮,冯·塞克特将军说您在捷克有公司可以绕开监视,所以想拜托您。”
冯·克鲁格元帅?
她也听说过这个大佬的名字,试图将面前这位跟查资料时看到过的冯·克鲁格元帅联系起来,咂摸了一会儿,确实能看出几分相像。
但是……他是怎么做到看脸一米六,看腿一米八的?
陈澄在心里吐槽,因为不是可收集角色,吐槽起来更加毫无压力。不过为了刷凯塞林的好感,她还是答应了:“我可以先研究着,有结果了再给您送来样品试用。”
有关武器的完整图纸她只抽出来过那挺机枪,剩下的全是各种碎片,需要拼出完整图纸才能知道是什么。她一直没空拼,这次回去得抽空完成。
对面两人点头,转身继续看起了演习。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