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已经很久没有过这种上课跟同桌说小话被老师发现并叫上讲台训斥的感觉了,上一次还是小学三年级,一时间不知道要不要感谢冯·塞克特给她重温童年的机会,还是暗骂对方让她当众出丑的行为。
叫到名字后,这帮军官居然左看右看,花了半分钟才找到她,左右让开一条小道,露出她和她的黑帽子,尬得她脚趾光速开工想挖一条容身的地缝。
好不容易被福克汉一肘唤回神,她又立刻意识到今天势必无法圆满。几个需要刷好感的角色要么还没表态,要么观点冲突,安仔作为本次演习的组织者,更是近乎舌战群儒。
“我……没有看到太多,也没有听到太多。”她偷偷用手指甲掐手心:“我并不清楚这次演习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前提假设,所以我没什么看法。”
推脱掉应该可以吧?她只是个吃瓜群众。
但冯·塞克特没有放过她,他给布赫卢克递了个眼神。
布赫卢克站出来代发问:“您怎么看待轻型坦克?”
这家伙实在过分,她在庄园心心念念想解锁古德里安的时候,拿木棒和碎布捣鼓了不少坦克模型,他每一个都看到过,甚至做过点评,现在在这里明知故问。
陈澄忍不住想翻白眼。
“事先声明,我是个外行,发表的意见如有冒犯,我先道歉。”她挂好免责声明,斟酌着怎么不得罪人:“我今天看到的也许不能被称为坦克,因为它的速度、机动性、火力和装甲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甚至连外形都不能算高仿。不过我认为本次演习中问题最大的不是坦克部队,而是骑兵部队……”
要刷好感的人里没有骑兵,她半点不慌。
“我看到的骑兵部队完全不像活跃在20世纪,更像是从拍摄上世纪战争的电影片场借来的演员,都什么年代了,他们居然还带着长矛?”
一位高挑的军官立刻往前走了半步,一连串词语像机枪子弹般朝她扫射过来。
语速一快她就听不懂对方的话了,所以对方说什么她都很淡定。
等对面输出完毕,她才继续说话:“我不否认在过去的战场上,骑兵部队有很大功劳,但时代在进步,骑兵部队的缺点已经盖过了优点。冲锋时血肉之躯扛不住几发子弹,侦查时过于显眼,火力支援时载弹量和精准度都有限,运输物资时的负重也很有限。在现代战争里,骑兵应该只作为极端条件下保证物资运输的后备力量。”
虽然冷兵器时代骑兵冲锋很帅,符合战争美学,但现在已经是20世纪啦!
有人出声反驳:“我们可以增加骑兵师中的装甲车营数量。”
陈澄觉得这帮人对待骑兵师编制的态度好像一个新手厨师学做面点。
“增加装甲车,意味着您认可装甲车的作用。那么,坚持保留骑兵师的原因是什么呢?不能让骑兵全体转为装甲兵吗?”
又有几个大概是出身骑兵的中年军官立刻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陈澄大致听了一下,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传统。骑兵是高贵的象征,所以守旧派宁愿搞出来机械化骑兵师,往里塞装甲车营、自行车营、甚至摩托化炮兵营,也不愿意把骑兵师改编成装甲师,甚至不愿意放弃让骑兵拿长矛。
她头回看到长矛骑兵和装甲车协同作战,实在是抽象。
“训练好一匹战马需要好几年,但摧毁它只用一颗子弹。如果战争只持续几周,或者一两个月,那使用战马还是装甲车的差别并不大。但如果战争持续数年呢?”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想起了洗头佬坚信的“背后一刀”谣言。这帮前线大兵根本不知道后方艰苦到什么程度,大饥荒饿死了多少人,只管张嘴造谣甩锅。
片刻沉默后,冯·塞克特开口:“您怎么看待轻型坦克?”
“……”
说了半天都白说,看来绕不过去了。她还能怎么看?从人缝里看呗。
布赫卢克又补了一刀:“我记得您刚刚说今天看到的坦克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那您理想状态中的坦克是什么样的呢?像您年初做的模型那样吗?”
“?”陈澄懵了。
她虽然知道这老哥听冯·塞克特的指挥,但一直有种能跟对方和谐相处的错觉,毕竟她给他发工资。难道德子不讲究“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说背刺就背刺?
这样的话,破罐子破摔得了。
陈澄又做了个深呼吸:“我听说很多人支持轻型坦克,也有一些人支持中型坦克,但我认为这些都不完全正确。坦克是一种作战武器,不能只考虑它自己的发展,还要考虑面对的是什么敌人。”
“交战第一阶段,轻坦速度快,但火力弱、装甲薄,遇到火力强的敌人就会落败,中坦虽然慢,却会因火力稍强、装甲更厚而胜出。但只要战争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进入第二阶段,敌人有针对性的开发出火力更强、装甲更厚的坦克来对付我方的中坦,我方则会立刻针锋相对地开始研发拥有更强火力、更厚装甲的坦克。”
听起来更加像新手厨子学做面点。
“这样的交互发展必然有个上限,要么敌方耗不起资源落败,要么本国资源供给枯竭。也就是说,无论最开始研究的是轻坦、中坦还是重坦,最终效果最好的一定是一款平衡了发动机动力、底盘承重能力、火炮威力和后坐力,以及装甲扛弹能力的,造价最低的坦克,也就是主要担负作战任务的坦克。”
一百年后大家都不讲究轻坦重坦了,只搞主战坦克。她记得德佬的主战坦克似乎是豹2,据说全欧畅销,在俄乌战场上出场率也不低,弹幕里都叫它“豹二小姐”。
冯·纳兹梅尔更加愤怒,她话音刚落,对面紧接着就开口:“闭嘴!什么主战坦克?你连战场都没上过,根本不懂战争!”
情绪之激动,她甚至能清楚地看见对方喷出的口水如雨幕般落到地上。
“我确实不了解战争。”这点她爽快承认:“但我了解生产常识。一种武器的型号越多,需要的特殊零部件就越多,批量化生产、组装、以及维修的难度都会上升。相应的,单位产量就会下降。”她有限的军事词汇储备已经基本告罄,只好把冯·塞克特拉下水:“我想将军邀请我来看演习,就是希望我从外行的角度提供一些思路吧?”
众人的目光立刻转向冯·塞克特。
老将军平时基本不怎么说话,看起来像是在等下属们吵完再做一针见血的总结,即使被cue到,也只是简单反问:“您考虑量产,您更支持未来发展大规模军队?”
“……”
她当然支持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这是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子诶,肯定不能支持德子大规模扩军,万一洗头佬上台成功就完了。
“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否是由交战双方的综合实力决定的。如果敌人比德国体量小,或者体量相当,那么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小规模部队足以应对。但如果敌人的体量是德国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那么小规模部队是无法抵挡的,即使总动员也未必能挡住。”
讲道理不如摆事实。
“不过,出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我们只能选择小规模职业化部队。”
冯·塞克特沉默片刻,终于挥手放过了她。
陈澄麻溜地后退好几步,远离这帮眼睛瞪得像要把她吃掉的凶神,在去找凯塞林继续蹭脸熟和跟装甲专家福克汉继续说小话之间权衡了一瞬,果断选择后者。
福克汉脸上没有半分不悦:“您原来不支持我的研发方向啊?”
“您不是军医吗?”肩章上有蛇杖呢。
“对,但我其实在摩托化部队总监处工作,负责坦克武器研究。”
“……”
“您刚刚说的这些很有意思。我听说您还设计有一种通用机枪提供给我们,您的主战坦克设计思路也是基于‘通用’吗?”
果然,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陈澄微笑:“您可以这么理解。”
她正打算从对方嘴里再多撬开一点情报,没想到古德里安忽然出现,兴奋地指着那些挎斗摩托:“维特尔斯先生,您的摩托车发动机性能一定很优越……”
“叮”的一声,SSR卡解锁。陈澄几乎两眼放光地看着任务进度上涨,乐呵呵领了成就,才听清古德里安后半句话:
“您能尝试将这款发动机装到模型坦克上吗?”
“……这些摩托车都可以送给您,您来决定它们的命运。”
当年买宝马的股份时她确实是这么想的,但现在这么说却有点尴尬。因为她发现古德里安似乎并不是传闻中以一己之力发展出德军装甲部队的擎天柱,最多只能算德装发展路上的重要基石,旁边还有更多重要却默默无闻的基石,不知道会不会得罪别的大佬……
不过魏玛防卫军毕竟是优中选优留下的,高手如云也正常,她刷刷好感就行。
“实在是太感谢了!”
古德里安握手的力度大得出奇,她的指骨都响了好几声。
陈澄承受不住这样的热情,还没来得及抽回手,就被拉到冯·塞克特面前。
冯·塞克特正与别人交谈,见到两人过来,立刻中止了谈话,示意其他人先离开,再转向她:“您对这次演习到底怎么看?”
私下再问,大概是不满意她之前的回答?
“我觉得还行?”她试图揣测对方的脸色来获得提示,不出意料地失败了:“古德里安上尉已经尽力了,更该被批评的确实是骑兵。”
冯·塞克特又露出了那种神秘莫测的诡异笑容。
“您跟古德里安上尉认识?”
“除了您,这里的所有军官我都是第一次见到。”
就连博克老爷都不在。
“福克汉中尉?”
“只是恰好聊了几句。”
冯·塞克特点头,但没有继续说话。
陈澄不知道是不是越过他结识他的手下犯了忌讳,内心忐忑。不过她察言观色的能力不怎么样,而对手又是登峰造极的“面瘫”,等了半分钟,她放弃了。
“这样吧,将军,研究坦克需要的经费,我可以提供。”
冯·塞克特终于露出一点笑意。
直到坐上返程的卡车,陈澄才意识到自己被套路了。冯·塞克特应该本来就是支持发展坦克的,专门把她叫过来,就是要让她出脑子还出钱包。
她啧了一声,打开图鉴看那些金光闪闪的SSR卡:“全是吞金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