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柏林车展

虽然有些小波折,但成立新国企这件事最终还是推行了。毕竟企业和企业间不一定有竞争,损失是潜在的,而如果加税,损失则是实打实的。即使是资本家,大部分也更乐于见到有新的能源进入德国,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进口低价石油后,唯二可能受到伤害的只有煤矿巨头们和斥巨资买下煤炭炼油技术并建厂开工的法本公司。但那又如何?她只需要承诺对方不会彻底用进口石油取缔煤炭,再用其他企业家们的支持来适当威胁,他们也翻不了天。
民主国家最常见的就是妥协,她靠妥协上位,自然能要求底下人妥协。
在压制住基尔多夫和法本公司,确认来自沙特的第一批石油到达汉堡港之后,陈澄正如她说过的那样,真去了9月初开幕的柏林车展,捂着胸口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大谈要推行国民小汽车和国民高速公路。
“为了让国民小汽车更加名副其实,为了公平竞争,这一次,我们不采取竞标的方式确定小汽车款式,而是采取一种新形式:有意向参与计划的公司请自行设计、生产样车并登记报名。明年6月起,参展样车将在国内各大城市面向公众巡回展出,由民众自行挑选、交付定金、生产汽车、结尾款。”
按批次成团这套流程已经很成熟了。
“我不想限制工程师的发明热情,不过我希望大家考虑到国民的需求:国民小汽车必须能容纳4--5人,最高时速在100km/h,实用、耐用、售价不能超过1000马克!另外,如果有人只有设计稿,没有汽车公司生产样车,可以考虑给总理府投稿。”
她没藏着自己名下有车企股份这件事,也不会用招投标的方式给自家企业开后门,不过要是有新手设计师需要扶一把,她还是可以帮忙的。
演讲结束后,为了提前给她留下好印象,参展商们纷纷将她引到展位前,详细介绍自家车辆的各项性能、数据、设计理念等内容。
陈澄耳朵还在听,人已经走神。
“自从当了总理,感觉自己越来越像洗头佬了。到处参观,到处演讲,不懂装懂,还得强行评价这评价那,下一步是不是就得学门画画的手艺了?”
“你想的话,当然可以学。”
“啧,”陈澄摸了摸面前汽车车门上的备用轮:“这款车售价多少?”
讲解员本来还在介绍真皮座椅,听见提问后神情立刻忐忑起来:“11900马克。”
这个价格比前面看过的所有车都贵,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工人不吃不喝五年才能攒下的工资总额。陈澄仔细端详了这辆车,大红色,方正前脸,敞篷设计,两排座椅,两侧前车门各有一个备用轮胎,造型古朴、颜色骚气,但没看出来它贵在哪。
“你们的定价标准是什么?”
“这款霍希303是全国第一款采用直列8缸发动机的汽车,能提供更大的马力。整个德国只有我们能造出来8缸汽车!”
霍希,名字耳熟。她想起来自己似乎买过奥迪的股票,很快又想起来这家霍希就是奥迪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工作过的前东家。她不懂发动机,不过全国第一还是值得夸奖的:“你们打算走高端路线?”
“是的!”
陈澄点头。
虽然不符合她说的国民小轿车的发展规划,但市场应该有这样的自由度,满足不同的需求。不过走高端路线意味着面对经济危机时不好扛,想到这里,她决定提醒一下:“企业要注重风险把控,建议别盲目扩大生产线,量力而行。眼下经济形势严峻,如果遇到困难,多跟同行交流。”
旁边的负责人一直点头,至于听进去没有,很难说。
她又往下一个展位走。
这家摆出的是一辆很符合她刚刚要求的轻便、小巧、家用汽车,深蓝色车身反射日光,十分漂亮。她正要细问,就听见负责人恭敬又不失亲近地叫她:“维特尔斯先生,这款车的售价是1350马克,我们严格遵照您的指示,采用了铝制发动机减轻全车重量,双进气扇确保发动机性能更稳定……”
抬头一看,原来是熟人,宝马出的。
“你们也开始造小型汽车了?”
负责人扬起笑脸:“是的,我们收购了埃森那赫汽车制造厂。”
这次收购她也有点印象。
“不错,价格适中,性能优越,大家才买得起。”因为实在不懂车,她只能摸摸车身品手感,问问数据横向对比:“速度如何?”
“能达到80km/h。”
“可以尝试再提提速,最好能超过100km/h,价格也可以再降一降。”
她分辨不出来这些车谁好谁坏,但她知道这种场合领导们应该说什么:肯定一部分成果,再提高一部分要求,看起来很懂,其实全是套话。
绕过这辆小汽车,走向旁边放着的摩托车时,她没忍住笑了一声:“简直是洗头佬行为,自己驾照都没有,还在车展上指指点点!”
“演讲、参观、点评,大部分领导人都这样的。”系统显然习以为常:“你可以不会,但要装得会,然后自己私下补课。”
“这么说我下一步不是学画画,是学车辆工程?”她摸了摸面前的摩托,又摇头:“不不不,我还是靠现成的理工大佬们吧,别为难自己。”
见到她摇头,负责人赶紧上前继续介绍:“这款R11摩托休旅车是升级过挎斗容量的新版本,设计师对它的定位是青年独自旅行的旅伴,采用全钢车架让挎斗更稳固,轻松负载200kg物资,足够旅途半个月使用。”
“爬坡能力怎么样?”
“延续了以往的高性能,35度以下都没问题。”
陈澄脑中灵光一闪,感觉这玩意儿很适合打游击,一人一车一杆枪,自带干粮弹药汽油,偷袭完就跑。
“‘非洲雄狮’大叔肯定很喜欢这个。”
“非洲雄狮”就是冯·兴登堡给她推荐的那位冯·莱托-福尔贝克少将,德属东非殖民地总督。她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位大佬,还以为冯·兴登堡随便找个人敷衍她,直到翻阅资料,才了解到这位大佬的威名和战绩。
一战时期,这位大佬就靠着少量德国军队和大量殖民地军队在非洲跟英军打游击,以从未超过1.2万人的兵力打退了共计30万英国军队和130位将军,无一败绩。最后他投降是因为听说德国签了停战协议,那时他仍处于优势地位,正策划进攻。后来驰骋北非暴打英美联军的隆妹也向这位大佬学了不少。
把这位大佬推荐给她,冯·兴登堡算是鼎力支持她的“重返非洲”计划了。
她前两天刚见过这位大佬,快60岁的老爷子依然雄心不减,见了面先把纳粹的那套种族主义理论一顿狂喷,表示哪里的人都该是人,都需要被尊重,放话只要陈澄反纳粹,他就愿意给她培训突击队士兵。
难得有主动上门的反纳粹者,她自然表示,自己前脚限制小党派议员,后脚打黑除恶,正是先把纳粹逼反再出重拳打击反贼的套路,她是坚定的反纳粹人士。
现在老爷子已经搬去农业园住下了。
“售价如何?”
“很便宜的,只要420马克。”
这个价格,普通工人存一年钱就能买上一辆,周末带着对象去郊区玩。陈澄点点头,又去看别的车辆。逛了半圈下来,她不由得感叹欧洲的先发优势着实惊人,国内的大城市这会儿能有稳定运行的公交电车线路就已经很不错了,德国这边光存活到21世纪的车企都能列出一串。
她还打算继续逛,却意外在人群中发现了古德里安,赶紧把跟在身后的主办方、参展方、记者、观众等一众人全都驱散,这才腾出空来去找他。
“古德里安先生,您也来看展?”
她注意到他穿着便服。
古德里安笑着过来握手:“柏林车展难得有总理光临开幕式讲话,我非常高兴趁着休假来看车展还能看到您。您看起来气色不错,伤好些了吗?”
……连扛三枪可不是开玩笑的,看起来气色不错是因为她近来只要见人就提前抹口红,但这可没法跟直男说,不然怕是要被传是gay子。
“恢复得还算不错,不然我也没办法来参观了。您看中了哪款汽车?”
古德里安立刻伸手指向全场最昂贵的那辆:“我们现有的1型和2型轻型拖拉机都只有6缸发动机,如果能用上那个8缸发动机……”
意料之中的回答,陈澄一时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我们在研制12缸发动机了。”
“12缸!是给轻型拖拉机用的吗?!”
“是的。”
得到承诺的古德里安笑得十分灿烂,忍不住又跟陈澄握手:“我就知道!您一定会支持我的计划!下个月我将前往学校进修,希望等我回来时,又能收到您的好消息!”
一战后德国的军校被关停到就剩4所了,而且没有机动车辆相关的,只有慕尼黑工兵学校沾点边,安仔还去过了,他下个月要去的大概率是苏联的喀山坦克学校。
陈澄的心情又跌入深潭,轻叹一声,回握对方:“多带点保暖衣物。”
苏联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她金贵的SSR卡不能有折损。
古德里安点头,可能对苏联冬天的冷也有所耳闻。
两人又寒暄几句,陈澄就得离开了。临走前,主办方满含激动地凑过来,希望她能在来访宾客登记簿上签名。她签了名,对方就用一副捧着家族族谱或者失传武功秘籍的表情离开,张罗着要把签名好好收藏。
汽车载着她离开柏林,直奔斯图加特。
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要发展国民汽车,肯定绕不开斯图加特。她此行,除了视察奔驰、迈巴赫等一众知名车企外,还想动员一下费迪南德老爷子单干。
现在政策有利啊!与其费力说服领导,不如自己闯出一片天!
她的说辞想得挺好,可惜等她到奔驰公司时,才发现费迪南德老爷子已经被一连串否定逼得干脆辞职回奥地利了,信都没给她写。
听到她的来意后,奔驰负责人脸上闪过尴尬,赌咒发誓要把老爷子再请回来,末了还不忘跟陈澄套近乎:“我记得两年前您就支持费迪南德的小轿车计划,听说您要推广家用小轿车,他一定会回来的。”
陈澄没接话茬,语重心长地告诫对方:“企业要发展,还是得重视技术人才。”
没了技术大佬,她不想跟卸磨杀驴的资本家多废话,简单逛了一圈就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