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装甲团

整个夏季,陈澄都致力于出访大谈贸易订单,用订单稳定国内政治。
她出访法国时,顺便将合拍电影的想法说了。虽然在《杨格计划》上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但有欧洲电影界的联合抗美做铺垫,新上任的法国总理白里安很赞同合拍电影宣传和解的想法,主动延长陈澄的访问期,拉着她聊了一晚上讨论剧情应该如何改编。
剧本还没定,选角也没开始,陈澄已经热烈期待起来,连随后访问伊比利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奔波疲惫也被抛在脑后。直到盛夏将尽,她才稍作休息,带着外贸大批订单和合作回到国内,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萧条。
刚回来没几天,她忽然收到古德里安请她来观看演习的邀约函。
可能是因为她大力赞助了装甲部队发展,防卫军觉得需要来一场成果汇报,和1924年那次一样,这次演习也是装甲主题,演习大纲编写人还是古德里安,不过组织人换成了冯·勃洛姆堡。
在信中,他声称本次演习有大惊喜,请她务必要来一趟。
“什么大惊喜值得安仔亲自写信过来呢?”
上一次有防卫军请她看惊喜还是冯·塞克特的威廉皇储阅兵事件,她有点忐忑。
“安仔整不出这种阴间活儿吧?”
抱着这丝侥幸和忐忑,她快速处理好手头堆积的各项工作,直奔威斯特法伦。
演习时间定在9月初,一个凉爽的周末。一下车,两名领章带矢车菊的将官就迎了上来,走在前面的是陆军总司令威廉·海耶,走在后面的大高个是冯·勃洛姆堡。
“两位将军,上午好。”
“总理阁下,上午好。”
几人分别握手后,冯·勃洛姆堡一边介绍演习内容,一边带着她前往预留的位置——冯·兴登堡身侧,视野极佳,毫无遮挡,再也不用听转播了。
“总统阁下,上午好。”
陈澄的目光在冯·兴登堡全套德二军装以及胸前挂着的各种勋章上掠过,不动声色地腹诽:老头子装都不装了,刚上任的时候还穿穿黑大衣,伪装自己是尊重共和体制的政客,现在直接穿德二军装招魂。
她又扫了一眼面前和旁边的防卫军军官们,万幸,人群中没有威廉皇储,只有浑身金色描边,被突出显示的SP金卡冯·曼施坦因。那金光太出戏了,要不是衣服不对,陈澄还以为自己到了西天,莲座上站着个日耳曼长脸男。
“冯·曼施坦因少校调回国防部了?”
“回来半年了。”冯·兴登堡眼睛都没往那边挪:“我们的L小队在利比亚进展很顺利,到期换防后有一批士兵归来接受检阅,你也一起。”
这是给陈澄解释邀请她来视察的原因,双重成果汇报。
“很荣幸能见到他们。”
陈澄将冯·塞克特送给她的那把指挥刀挂在腰间,跟在冯·兴登堡身后,与这群穿着国防灰的军官们一起检阅参与本次演习的部队。
魏玛虽然穷,到底没苦了士兵。每名士兵都穿着相对合身的簇新军装,腰带勾勒腰身线条,后背肩胛骨突出,配上帅气的长筒靴,看起来像批量生产的机械战士。可惜钢盔还是1918年的款,为了演习贴着不同颜色的彩条当敌我识别,装备虽然多样,但一看就偏老旧,像垃圾桶镶了道金边。
走到队尾,居然还有一支方队穿得破破烂烂扛着98K。
“这是L-1小队,全队存活,有两人生病,留在埃及疗养。”
陈澄郑重地同领头的中尉军官握手。
虽然挑人时选的都是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愿意为德意志人拓展生存空间而抛头颅洒热血,但经过利比亚战场的洗礼,他们也确确实实在帮助利比亚人民抵挡意大利军队的侵略,算得上英雄。
“我会安排好奖金和战伤补贴的。”
冯·兴登堡点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检阅之后,大家停在原地,军乐队奏响《分列式进行曲》,各方队踏着普鲁士正步从面前一一走过,虽然队伍中的士兵身高并不统一,但气势十足,贴身军装长筒皮靴,看起来确实是帅的,比起三德子也不算差。
“要是世界和平就好了,天天都可以看世界各国联合阅兵,各种帅哥。”
系统笑笑:“我会把这句计入你的幻想语录。”
“我当然知道不可能,只是感叹一下而已。”
阅兵式结束,冯·兴登堡举起元帅权杖一下令,部队就各自散开,回到自己所属的武器前,正式开始演习。
陈澄注意到一些士兵钻进铁皮造的模型坦克中;一些士兵骑在摩托车上,旁边挎斗里的战友架着MG42-2机枪;一些士兵坐在卡车里,车后拉着小口径火炮。只有L小队没有重武器,端着自己的98K就往灌木丛方向跑,动作迅速地折断树枝插在头上当简易伪装。
确实是在利比亚绿洲里练出的伏击技巧,虽然身上的国防灰制服很违和。
“还得安排迷彩服,丛林色、荒漠色什么的。”她琢磨着给科学院加派工作。
这场演习的主题是游击与反游击以及步兵与成建制坦克的对抗,一方是正规部队,一方是L小队这种火力尚可的游击队。虽然是空包弹药,但除了火力弱外,其他方面则是全真模拟,真允许见血的那种。
陈澄不是第一次看正规军交手,却是第一次看得这么清楚,绝佳无遮挡的位置和蔡司出品的军用望远镜帮助她将一切尽收眼底。
由非洲雄狮调教出来的游击队果然不一般。有的士兵敢浑身覆土往地上一趴,让坦克从身上开过去,趁机将炸药粘在底盘上,然后迅速脱身。有的士兵躲在草丛里就能瞄准坐在摩托车上快速移动的敌军,几乎是一枪一个。还有的士兵甚至爬到了树上,仗着现有坦克打不到自己,居高临下地投掷手榴弹。
她下意识皱眉:“这太冒险了,一旦被发现就没办法逃跑。”
“这是模拟低空攻击,坦克视野和仰角都不够,他可以下来去旁边隐蔽。”有军官回应:“意大利人战斗力很弱,战斗意志也不强。士兵只要足够勇敢,就能重创对方。”
……意大利确实稳定发挥,也就能欺负欺负非洲土著了。
“加强伪装还是必要的,我将为大家提供迷彩服。”
“像意大利人那样的?”
意大利人今年确实推出了一种三色变形虫图案迷彩布料,但他们只是把这种近似山地丛林迷彩服当作雨披和帐篷,没有制作成迷彩服,也没有装备给北非的殖民部队。
陈澄摸出记事本和笔,大致画出迷彩服的轮廓,递给旁边搭话的军官:“针对北非荒漠,应该装备颜色更贴近的荒漠迷彩,由黄色、褐色、灰色异形图案构成。除了迷彩服,还应该配套同色背包、枪套、武器涂装、伪装网等。”
可惜手头没有特供沙特的机枪展示。
对方皱着眉露出“丑拒”的表情。
“……跟周围环境颜色贴近能帮助士兵更好地伪装,降低被敌人发现的可能。”她自己也是纯色至上主义,get不到迷彩服,劝说起来没什么底气:“除了荒漠迷彩,其实还可以开发丛林和城市迷彩。”
冯·兴登堡扫了眼她的草图,不予置评:“看演习吧。”
游击队确实厉害,但火力也确实比不上成建制装甲部队,打意大利人没受伤的L小队成员在自家演习中反而负伤了几位,好在编制里安排了担架员,军医也在一旁待命。
一上午很快过去,因为演习还在继续,中午只有战地餐吃。没有桌椅和餐厅,食物是后勤部队现做的,就在空旷的演习场旁发餐,德军祖传豌豆汤配香肠土豆,主食是一小块黄油和硬得能把牙磕掉的黑面包。
陈澄只要了半碗豌豆汤和一片黑面包,找了个地方席地坐下,将黑面包细细掰碎泡进汤里,幻想自己吃的是羊肉泡馍。
“除了迷彩服,方便食物和真空保鲜也得尽快安排上。”她边吃边痛苦地想。
没多久,古德里安带着满身尘土坐到陈澄身旁:“总理阁下,您怎么吃得这么少?”
“……我的食量本来也不大。”
“您该多吃一点的,您太瘦了,受过伤,工作量又大。”
她当然知道应该多吃,但在国内都挑食,何况来了美食匮乏的德国?7年了,该不习惯还是不习惯,该挑食还是挑食。人有得选,何必委屈自己吃不喜欢的东西呢?
为了避免连填饱肚子的心情都消失,她决定转移话题:“还没问您要给我看的大惊喜是什么呢?”
古德里安诧异地望着她:“您没看到吗?我们的装甲团!”
“啊?”陈澄环视四周,只能看到大家都在喝豌豆汤:“在哪?”
“刚刚演习的不就是吗?”古德里安兴致勃勃地介绍:“我们现在规划的一个装甲团大约有200辆坦克,其中每5辆坦克编制为一个排,三个排组成一个连,外加一辆指挥坦克以及一支维修部队,再由三个连组成一个营,另外配备一支支援部队,三个营和一支后勤部队组成一个团,包括摩托侦察,工程、机动防空各一个排,还有2个维修连……”
陈澄听得头大,好不容易等他说完,她才接上话:“挺好的。”
除了肯定,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战间期和二战时期各国的装甲部队建设都在摸索阶段,根据自身已有条件和发展需要建立和调整的,没有特别固定的编制,也说不上哪种编制最合理,只能说某种配置看起来更适合某一阶段,大佬们觉得合适那就这样吧。
古德里安高兴起来:“我就知道,您比军队里那些守旧派更支持我的计划。”
支持肯定是支持的,要刷好感度的嘛。
陈澄扬起两侧嘴角:“我非常支持您关于大型装甲部队的构想。不过我毕竟没有参军经验,不太清楚装甲部队的具体编制,您跟福克汉上尉、温克中尉他们沟通更合适。”
“军队中确实有很多支持我的人,但我们都没什么话语权。”
新事物刚出来时肯定会被旧事物打压一阵,即使德军高层在经历大换血,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能完全支持古德里安的人不多。安仔现在的设想也不一定就完全正确,比如说一个坦克团设计200辆坦克,听起来后勤要爆炸。
但陈澄没得选,只能点头:“如果需要我帮忙,尽管开口。”
古德里安立刻与陈澄握手:“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