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画大饼

演习肯定不是白看的。上一次冯·塞克特狠狠宰了陈澄一刀,这一次想必也得付出点什么。她做了一下午的心理准备,却没料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演习结束当晚,一同观看军演的副总理冯·帕彭就在位于韦尔的自家庄园招待众人。所有参与本次演习的军官们被按军衔高低分成三桌,第一桌是冯·兴登堡、陈澄、冯·帕彭和几位将官,其余是校级军官和尉级军官。
冯·兴登堡坐在长桌尽头,左手边是陈澄,右边则坐着陆军总司令海耶。陈澄的左手边是冯·帕彭,他的对面则是冯·勃洛姆堡,看这座次安排,她应该坐了属于国防部长威廉·格勒纳的位置。她悄悄侧头打量着冯·兴登堡,想到把自己替换成格勒纳,就完美契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赶紧挪开目光,以免笑出声。
晚餐开始时,大家聊的话题还很正常。冯·帕彭作为主人家,介绍着庄园的历史,随后冯·勃洛姆堡介入话题,聊起本次军事演习。
“演习结果已经充分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装甲团的实力已经足够支援步兵。”
一个熟悉的声音反驳:“不!不够,我们必须组建规模更大的装甲部队!”
是安仔。
冯·兴登堡瞥了一眼陈澄,没有说话。
和谐的氛围果然是假象,争吵才是真实,陈澄放下刀叉,做了个深呼吸。
“古德里安少校!您在开玩笑吗?装甲旅?装甲师?我们哪有那么多资源!”
“我承认坦克确实有突出表现,但我们的步兵难道不勇敢吗?炮兵难道不需要发展吗?您只顾着您的坦克战术,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
“……”没看到说这句话的是谁,她下意识忍住了笑意。
“您才是忽视了战略!坦克就该集中起来作为攻坚力量使用,其他兵种都该放在坦克后面。步兵、炮兵当然也需要发展,但必须在装甲师之后!”
“坦克确实是决定攻势作战的重要武器,需要将其集中在旅级独立作战单位中。”
陈澄抬头看了眼说话的人,戴单片镜的不高兴先生,是冯·弗里奇。
“兵种之间只有分工不同,不该有等级之分!坦克已经分走很多发展机会了,应该给其他兵种留一些机会!我的部队还在使用马拉火炮,一旦敌人入侵,根本无法快速反应过来进行火力支援,我们也需要发展!”
说话的是个炮兵指挥官,高大、严肃,符合刻板印象。
“贝克上校,没有人阻止您发展您的炮兵!这和组建装甲师并不冲突!”
耳熟的姓氏出现了,不过似乎不是可收集的角色。陈澄又看了眼那位炮兵指挥官,将现在的路德维希·贝克与后来流传成经典的照片一对比,忍不住吐槽。
“为什么每个德军指挥官都喜欢摆着一张别人欠他800万马克的臭脸呢?”
她回想起这些年见过的德军将领,除古德里安和凯塞林外,就看不到什么笑意了。
“可能确实,有人欠他们钱吧。”系统慢悠悠地回答:“你不打算帮一帮古德里安?这次帮完,他对你的好感度就要满4心了。”
“迎头挨骂还是需要勇气的,画大饼也得讲究时机啊。”
陈澄淡定地吃了一块猪腿肉。冯·帕彭不愧是老冯爷,他家厨子的手艺丝毫不逊色于五星级酒店大厨,别出心裁地将猪腿处理好后刷上了蜂蜜再炙烤,又片好铺在酸菜上,外皮酥脆、饱含肉汁,香气四溢,酸甜开胃,比午饭好吃太多了。
估摸着观点陈述结束,隔壁桌已经开始带上私人恩怨吵了,她才起来给安仔站台。
“诸位,吵半小时了,也该歇歇了。”她先看了眼冯·兴登堡,确定不会被制止后,才离开座位走到隔壁桌:“我也听了半小时,有一点想法想跟大家说说,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再商量。”
“首先,我们都赞同一件事,部队一定要发展,对吧?”她敲敲桌子:“也就是说,陆军的各兵种,无论步兵、炮兵、骑兵,还是新生的装甲兵,都需要发展。既然都要发展,那大家为什么还要吵架呢?总不至于是故意欺压战友吧?”
她沿着桌子慢慢踱步:“大家吵架,本质上是因为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凡尔赛条约》限制我们只能有10万人的部队,也就是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组建了装甲师,就会有步兵师或者骑兵师的编制缩减。而巨额赔款导致我们的军费开支只能一降再降,拿去造装甲,就没钱造新式火炮,或给予战马更好的饲养条件。”
她停在古德里安身后,双手扶住座椅靠背:“所以,解决办法只有扩军。”
这句话一出,在座的众人都沸腾了,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来。几乎没有军官不想扩军壮大实力,这样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功勋、获得晋升,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可能爆发战争。不少人将目光定格在陈澄身上,带着审视,带着犹豫,也带着期盼。
洗头佬能引诱军官们支持他,她也可以给这帮人画大饼,不是吗?
“诸位,静一静!”
陈澄再度敲敲餐桌,看了眼冯·兴登堡。
老爷子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餐桌,并没有看着她,但停滞的动作说明他在听。
“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10万人的规模,但也不能贸然宣布扩军。最重要的是,在座的诸位都清楚,我们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一地步。”
接下来要说的话很危险,她不打算现在就挑明。
德国为什么会沦落到这地步呢?当然是因为外交鬼才威廉二世和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冯·兴登堡啦。塞尔维亚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本来只是奥匈和塞尔维亚的事,但塞尔维亚摇了沙俄来帮忙,于是奥匈摇了威廉二世,德国下场。
到这一步都还只是中东欧的事。结果德国怕被偷家,想着先干掉西线的法国,又不选条好路,而是选择破坏比利时的中立,顶着英国下场的压力开战,最后成功把区域战争变成世界大战,自己双线作战耗尽国内物资储备,逼得民众起来造反。
战争后期以冯·兴登堡和冯·鲁登道夫为首的军官团已经架空了德皇,实质性掌握大权,本来可以尽早投降结束战争。但终究是赌性战胜了理性,一次次发动反击,一次次失利,最终导致败局。败了又不服气,厚着脸皮到处宣称德军被国内政客出卖,间接养成了同样不相信战败的纳粹党,然后彻底战败。
不过现在冯·兴登堡就在这里,她不敢当众贴脸开大。
“所以,扩军的事就交给我吧。装甲师要组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还有后勤部队,都可以扩建。我将为大家争取更多的编制,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
冯·帕彭的脸色很难看。他就在内阁里,知道讨论《杨格计划》的国际会议越开越长,施特雷泽曼已经到极限,这时候想要扩军,只有掀桌不承认《凡尔赛条约》。但其他人不一定知道,安仔几乎从座位上蹦起来,笑得嘴角裂开快飞上眉头了。
“3个装甲师?”
陈澄将手压在他肩头,示意他先坐下来:“先别急着高兴,我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争取到……”
她只是想给防卫军画大饼以防他们被纳粹党争取走,但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一位上校怒喝:“总理阁下,您简直是在说笑!我们确实赞同应该发展装甲部队,但是装甲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没有经验,就连英美法等国都没有组建装甲师,我们怎么能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贸然组建装甲师呢?还是3个师!”
说的也有道理,德军的装甲师编制确实一变再变。
古德里安脸上的笑意略微收敛,思索着道:“一个师应该要有2个装甲团,我认为可以让第一批三个装甲师分别试验不同的编制,比如坦克团的数量、摩托车连的数量……”
“……行吧。”反正不开战,怎么编制都行。
“即使组建装甲师也必须重视其中步兵实力,我们不能编制一支大规模的纯装甲部队,这样根本无法完成巩固阵地和防线,步兵也不能成为装甲兵的附庸!”另一个少校直接站起来指着陈澄吼:“您既不懂战术,也不懂战略,还是不要插手军队事务为好!”
很快就有人附和他:“总理阁下,您只管批军费预算就行,军队的发展应该由军人来决定!我们有《指挥与作战》手册!”
对面的德军开始组团炮轰陈澄,在激烈的语气中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诸如支持坦克部队以旅团级规模独立作战、支持先将争取到的资源应用到纯步兵的摩托化改造上,支持争取到编制和军费后应该先组建陆航队保证空中优势,甚至聊起了福克汉在《军事周刊》上发表的各类坦克部队支援步兵作战的战术题。
解锁古德里安后她已经很久没看过《军事周刊》了。知道战间期德国各类军事思想蓬勃发展,会严重影响安仔在她心里的地位,她选择逃避,又看了眼冯·曼施坦因。
群情激奋之下,曼曼脸上的表情仍然优雅却疏离。谁能想到十年后,这些人就将带着坦克闪击波兰,拉开二战序幕,最后战死沙场或成为战犯?
等对面吵得冯·勃洛姆堡看不下去,站起来制止,陈澄才接上刚刚没说完的后半句话:“我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扩军,但加军费这件事我一定尽力。比起扩编,各位更应该高兴外出学习的机会和机械化资源的增加。”
她看了眼贝克:“我同样支持逐步用摩托车、卡车等取代人力和畜力,提升机动和反应速度。”又盯着古德里安稀疏的发顶:“另外,我建议从骑兵将领中选拔装甲师师长。”
把骑兵部队平级改动为装甲部队,那些骑兵指挥官就不会因担心失业而反对改革。正好德国现在有三个骑兵师,其中第一骑兵师驻守在奥德河畔法兰克福,师长是冯·博克,第二骑兵师驻守在布雷斯劳,师长是冯·伦德施泰特,都是名声响当当的大佬。
虽然她想扶持平民或中产出身的将领来取代容克贵族,但现阶段她只能依靠容克们把浑水淌了,把人培养好。
“至于您的设想,”她最后将双手撑在古德里安的座椅后背上:“不是大问题,您可以提出有关发展装甲部队的一切设想,能不能得到落实,由我来为您争取。”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站台,古德里安欣喜异常,激动地扭身过来握手。
这顿饭的后半场,隔壁两桌的小声议论就没停过,陈澄所在的这桌倒是安静。冯·兴登堡没有对她的行为和言辞提出任何异议,连带着同桌的其他人也异常沉默。
她不知道这是默许还是无声的抗议,她只知道大饼已经画完,鱼儿也准备咬钩。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