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叛乱

巴伐利亚人民党会强烈不满,是在陈澄预料之中的。她上任之后,先是打击代表党派的国会议员,然后审判巴伐利亚王室,取缔巴伐利亚民选的州总理,这都是把相对独立的巴伐利亚并入德国大家庭的操作,一贯主张独立的巴伐利亚人民党肯定会不满。
但她没想到对方会直接选择起义。
它上哪找那么多人和武器进军市政厅呢?
赶往慕尼黑的路上,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看到那些跟救援队、驻军和警察交火的人群,她才想明白。这个党派是天主教中央党在巴伐利亚的姐妹党派,是天主教势力。他们有大量信徒,未必不能临时武装信徒来达到目的,而且信徒中还有很多退役军人,除了组织度差点,论战斗力未必比正规武装力量弱。
谁能想到都20世纪了,德国还在打宗教战争。
司机一路狂飙到拜尔街,见前路架起了防御工事,确实过不去才踩下刹车。她跳下车,随手抓了个穿救援队制服的人询问情况。
“前面还在交火,对面大约有上千人,分成两路行动,一路前往玛丽恩广场抢占市政厅,一路来抢占救援队总部办公室。目前办公室这一路牢牢挡在拜尔街,广场那边是驻军负责的,我们不知道情况。”
“上千?几千?一千出头,还是九千?”
这差别可就大了。
“只是估计的,并不准确。”这名小队长有些忐忑,越过陈澄看了眼发出枪声的地方,补充道:“对方有三十多辆车,大约200支各式枪支。”
“200支?”陈澄心里直呼卧槽,这可不是一般的火力了,伤亡肯定少不了。
“绝大部分是步枪,有少量马克沁MG08重机枪。”
“……”从哪里冒出来的一战老古董?
这一刻,陈澄深刻理解了冯·施莱彻尔对她的评价,对方的确客观地点出了她的问题。她确实很多事都想做,但很多事都没做完,零敲碎打,斩草不除根,留下后患无穷。纳粹上台了,分裂势力暴动了,再这样下去就该是皇族复辟,逼她学慈父“大清洗”。
但慈父能发动大清洗是因为大权独揽,她这位子不太稳,还得跟总统和国会妥协,怕是连发动大清洗的资格都没有。
她脑子里乱糟糟的,扫视防御工事四周,发现旁边停着辆摩托车。
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产生:要不要骑车过去看看?
她刚往那边走了几步,就被紧随其后的冯·曼陀菲尔察觉意图:“您要做什么?吩咐我来就行。”
系统也忍不住出来阻止:“你要明白,自己找死是不好提前预警的。”
“……”行吧,她是一国总理,她不能像小兵一样莽。
“您帮我挡住围观的记者和平民吧。”
等冯·曼陀菲尔一走,陈澄立刻找了个角落拿出傀儡卡召唤沃尔夫。一切就绪后,她在十几个人的护卫下,一边朝玛丽恩广场前进,一边拿着大喇叭喊话:“叛乱者听着!我是总理路德维希·维特尔斯!伤害民众,分裂国家是违法的行为,你们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有什么需求可以跟我提,我尽量为你们解决!”
枪声大作。护卫的人要拉着陈澄后退,被她甩开了。
她继续举着喇叭前进:“叛乱者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一切好商量!”
拜尔街不算长,她就这样一路走到尽头。
玛丽恩广场不大,四周被高大的建筑包围着,广场中间是一根立柱,立柱旁倒着几个人。越过立柱,能看到对面的楼下和两条路口已经停满了装甲车辆,并依据车辆架起了防御工事,也有人接管了两边的大楼,在朝外的阳台上端起枪,瞄准对面。
枪声没有停下,只是变得稀疏。
陈澄停在勉强能从侧面看到市政厅大门的位置,躲在柱子后面。
“叛乱者听着!你们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吧!不要再制造无谓的伤亡了!”
她做了个深呼吸,冲跟在身后不远处的护卫人员示意一下,然后举起准备好的白旗:“我是总理路德维希·维特尔斯,我要求停火进行谈判!”
一颗子弹擦着白旗边缘射进身后的墙上。
看来对方不打算谈判。
陈澄不太明白为什么。她看看护卫人员,确认沃尔夫还没有出现,于是又摇了缪勒,他就在慕尼黑窝着,总能告诉她点东西吧?最后,她探头看看对面,猜测哪边是防卫军,哪边是叛军。
一个护卫人员冲了过来,冲陈澄晃了晃手里的有线电话。
陈澄观望一番,迈步往前,立刻就引来一阵枪声,把她逼回藏身的承重柱。
看来叛军不只是冲着市政厅来的,也是冲着她来的。也有道理,想解散这个分裂小党派的本来就是她。
“叛乱者听着!我从不后悔将巴伐利亚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因为我知道,要发展必然要团结,一个人完不成的事情,一群人可以完成。巴伐利亚确实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但是!再强也只有7万多平方公里,你们知道整个西欧有多大吗?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有多大吗!苏联,有2240万平方公里!”
“保持自我很重要,团结友邻也很重要!宣称独立固然可以保证自己的资源不外流,但同样意味着危险时刻没有人会无偿帮你!就像这次经济危机一样,这里有多少人失业?有多少人在外地找到了工作?”
枪声停止了。
陈澄立刻再次举起白旗,走出立柱,朝着广场中间前进。这一路上没有别的遮挡,人家真想干掉她,怕是一枪就行,所以她召唤了系统:“我的额度应该够扛一枪了吧?”
系统笑了:“够打成筛子。”
“……”
“我要求停火谈判,你们派个人出来吧。”她从记忆里翻出那个熟悉的名字:“海因里希·赫尔德先生,我要见他,让他出来。”
和长期担任普鲁士邦总理的奥托·布劳恩一样,巴伐利亚人民党的海因里希·赫尔德从1924年开始就接替冯·卡尔担任邦总理,妥妥的封疆大吏。她早该想到要动这种封疆大吏必要经历一番动乱,只是魏玛明面上的民主蒙蔽了她,导致她以为可以和平解决。
赫尔德没有出现,一个年轻的男人从沙袋后站起来,冲陈澄招手。
陈澄一步步往那边走,没走几步就身后袭来的一股大力捂住脸拽到了别的地方。重获视线后,她还以为自己又穿越了一次。
光头强?
对面的“光头强”又高又瘦,穿着一身老式魏玛军装,皱着眉,铅灰色的眼睛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她,缓缓点头并腿致意:“我是第七军区司令、巴伐利亚武装力量总指挥兼第七师师长,威廉·冯·勒布骑士少将。”
“……”啊,不是光头强。
“我是路德……”
“光头强”避开她伸过来的手,打断她的介绍:“我知道,这一片没人不知道,您在大喇叭里已经重复很多遍了。”
“……”是十分不友好的光头强了。
陈澄勉强挂起微笑:“您为什么阻止我跟对面谈判?”
“您现在过去只是给对面送一个重要人质罢了。”冯·勒布转身几步走到临时搭建起的作战指挥桌前,指着桌上摊开的地图道:“敌人现在还剩大约1300人,被分隔在卡尔广场、圣母教堂到玛利恩广场这一线和慕尼黑皇宫、音乐厅到玛利亚公园这一线。我已经派人从火车站绕过去截断两条后路了,现在只需要等待谈判时机。”
眼熟的地图,陈澄当年在慕尼黑大海捞针时买过同款。
“您用的旅游地图?”
冯·勒布扭头看她一眼,眼里的杀气吓得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我月初刚上任,没来得及完善防务工作,地图够用就行。”他简单解释了原因,拿过旁边的铅笔递过来:“您从中央火车站过来,应该知道那边救援队的兵力分布吧?”
“啊?”啥兵力分布?
如果皱眉能杀人,陈澄觉得此刻有再多积分也挡不住冯·勒布的杀意。
对方重重地粗喘一声,勉强压下怒气,收回铅笔俯身压在地图上,低声问:“那边的救援队有多少人?在哪几个路口建立了防御工事?有多少机枪?多少步枪?”
“……”
现在回答不知道,这大叔怕是要把她就地正法。
陈澄咽了口唾沫,双手缩回大衣衣袖里紧张地握拳,强装镇定。
“慕尼黑一共只有大约一万名队员,理论上现在应该有三千人处于休息时间。他们理论上每三人一组,每组有一支冲锋枪、三根警棍和手提灭火器,不装备机枪。”
“理论上?”对方恶狠狠地瞪着她,张嘴想骂,但还是忍住了。
凯塞林忽然冒了出来,挡在陈澄和冯·勒布中间,递上听筒:“跟那边联系上了,那边有3300余人正在防御,另外有1000人前往火车站避免叛乱者逃跑。他们有23挺MG42-2机枪,分布在从谷物市场到圣伯多禄教堂、再到森德灵门一线,有42人事发时正在玛丽恩广场附近巡逻,现在被围在市政厅里,这些人只有冲锋枪、灭火器、警棍。”
“……”
救援队哪来的机枪?谁家消防人员带机枪搞救援?陈澄一脑袋问号,只觉得自己还是太信任这帮人了,以为德子会严格执行指令,会比她这个半吊子更专业,没想到这帮人敢搞阳奉阴违。
是时候发动“大清洗”了,不发威都拿她当吉祥物。
冯·勒布点头,对着地图写写画画了一会儿,回道:“火力掩护发动一波冲锋。他们的弹药储备是不够的,我们争取送一些弹药补给进市政厅。”
凯塞林探头看了眼地图,点头:“可以联系救援队,以3人为一组,组织十组,跟我们一起从两个方向分别向市政厅挺进。”
“……”三三制交替火力掩护,好眼熟的操作。
陈澄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冯·勒布和一个中年男人开始看图规划,凯塞林给她找了个角落坐下,递给她一杯水,然后走出工事去后方点人。防御工事后面,有的士兵开始清点弹药箱,有的用油纸包好新出炉的面包,准备送进去给被围困的人们。
她忽然感觉自己很多余。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