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例会

本周的内阁会议上,陈澄主动公开了慕尼黑这次叛乱的始末,从她获得消息赶到现场,到联手冯·勒布将军镇压叛乱,再到审问和判决参与叛乱的所有人和发放抚恤金。最后,她直接转向旁边的希特勒:“您的冲锋队为什么要参与游行?”
希特勒明显愣了一下:“是党内出现的一点分歧,已经解决了。”
“您的意思是,是罗姆先生或者别的什么人自作主张?”
“是党内分歧。”
“怎么样的党内分歧会导致一场伤亡近百人的反政府动乱?我十分怀疑您能否掌控您的冲锋队,如果不能,我建议您考虑解散冲锋队或换一个领导者,毕竟您就身处内阁之中,他们的行为实在是危险。”
“……我会严肃对待这件事。”
洗头佬想借参与内阁捞点政绩抢选票,就该接受她明面上的领导。
陈澄憋了好几天的气终于顺畅了一些,立刻投入工作中:“对强制性医疗保险法案进行表决。每位工人及其工作单位每月各缴纳1马克作为医疗保险费用,计入工人个人医疗保险账户。由国家兴建国有医院,使用积累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医疗活动时,可以获得50%到100%的报销额度。”
“例如,一名有工作的成年人因牙疼前往医院就医,花费20马克,那么等治疗结束,他可以带着医院开具的20马克发票和病历前往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医疗卫生局领取10马克,报销金额同样计入个人医疗保险账户。”
“要是有人联合医生开假病例骗取报销费用呢?”
“第一,只有在有许可证的国有医院就医,才可以使用医保费用并获得报销;第二,如果发现有骗保行为,将分别对骗保人、协助的医生以及涉事医院处以骗取金额双倍的处罚;第三,如果涉事医院多次发生骗保事件,吊销执照,医院管理者监禁。具体的实施细则写在草案第7页。”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书页翻动声。
这帮人开会前居然不好好看草案?陈澄忍着满脑子无语补充:“这项制度适用于一切雇佣关系,包括农场雇佣农民、家庭雇佣仆人,企业雇佣工人以及政府的公职人员。”
她其实想按照工资数来确定医保金额,可惜,一步登不了天。
科隆先生表示不赞同:“眼下经济形势并不好,如果企业每个月还要为每个员工负担1马克医疗保险费用,很可能会抗议。另外,去年我国工人最高平均月薪大约是175马克,工人也要出这1马克,同样有一定负担。”
对方说多了,工人最高平均月薪算的是技术男工,非技术男工和女工人要低很多。德国现在还没有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这也是个最迟本届任期内要解决的问题。
陈澄保持微笑:“前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给企业减税来解决。”
反正为了让这些企业撑下去,本来也是要减的。
“后一个问题,医疗保险是可以报销本人医疗行为花费的,不能算作政府收走了钱,而应该算作一种强制储蓄,今年存下的钱明年也能接着存起来。缴纳的钱最终还会用到本人身上,毕竟没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生病。”
大家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投向几位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部长,施特雷泽曼、布吕宁和沙赫特等人。
“如果这样的话,政府要报销的钱款就会变多,财政能撑住吗?我们的财政赤字太高的话,哪里有钱来补贴医保呢?”
陈澄继续保持微笑,为了应对大萧条,她一直有意没去降低赤字率。
“补贴医保的钱是有的,不过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各位的薪资也会降低一些。具体来说,月薪在400马克以上的公职人员薪资会降10马克,月薪在500马克以上的公职人员薪资会降20马克,以此类推。作为补偿,会为被降薪人员发放等同于降薪额的油票,用于汽车加油。具体细节写在《临时薪资调整法》草案,倒数第4页。”
一个降薪但不引发大面积抗议,还能刺激大家去买车的小办法,代价只是需要大量汽油供应。自从跟沙特打好关系,德国已经不缺油了,甚至富余到在每个州都修建了大型战备油料储备库。
会议室里一片静默。
陈澄感觉手心有点出汗,开始点人:“沙赫特博士先生怎么看呢?”
“我认为没什么问题。”但他的神色看着可不像赞同。
“发放油票是为了推广小汽车吗?”
“……有这方面的考虑。”果然,瞒不过这帮老狐狸。
有人笑起来:“还是商人会算计。”
虽然出言调侃,但在稍后进行的表决中,两项法案还是高票通过。陈澄预想中万一法案没通过就让兴登堡强行签字通过的情况暂时没发生。虽然很想推行强制医保,但要是为此浪费掉好不容易抓住的新把柄,她也会觉得亏。
表决之后,夏莉提醒下一项议程:“平价公寓取代棚户区规划方案。”
希特勒站起身,向大家展示了一叠粗看还不错的美术作品,高大的房屋,每一栋房子都有笔直高耸的圆形立柱,有些有圆顶,有些则是夸张的方形。
“我刚来到柏林的时候,对这里又喜欢又失望。因为这里确实是大城市,却不是国际大都市,它本该与巴黎、罗马、维也纳齐名,却缺乏后者那样的地标建筑。”他伸出一只手:“你们也许要说勃兰登堡门,但那跟巴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相比呢?我们必须让柏林更有特色,超越巴黎、超越维也纳,成为世界之都!”
随着他慷慨激昂的讲解,陈澄习惯性走神对抗洗脑。
“洗头佬要是只是个建筑师该多好,在纸上建立他的大日耳曼尼亚。”
系统冷笑一声:“早二十年说不定有希望。”
“确实,早二十年让他考上艺术学校,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了。”
陈澄虽然相信以当时魏玛的环境,不是洗头佬也会有别人出来。但不是洗头佬,也许不会微操过头,说不定德子能打到AA线;或者不是洗头佬,也许长刀之夜就被罗姆和冯·施莱彻尔反杀了;再或者打完法国根本不想发动巴巴罗萨,也许西欧就此统一了。那么长的时间里有无数种可能,但偏偏她所知道的是最惨烈的那种结果。
希特勒还在慷慨激昂地讲述他的建筑计划,陈澄通篇听下来只记住了几个词,“巨大”、“比…更大”,吐槽之心越发蠢蠢欲动。
“其实维也纳不录取他似乎也正常,他看起来没有自己的创意,就是学别人的,再放大。同理念操作还可以缩小,然后建一个世界之窗。”她忽然灵光一闪:“诶!建个世界之窗跟童话乐园搭配挺好的啊!一个梦幻一个现实,里面版图就参考缩小版的地球,给孩子们做普及教育,这样他们就不会只盯着老欧洲一亩三分地了!”
想到现在发言的是希特勒,她还想到:要是希特勒对苏联的大有相对概念,也许他就不会发动巴巴罗萨。
说干就干,陈澄立刻回到希特勒滔滔不绝的介绍现场,趁对方停歇的时候,提出建设“微缩地球”计划,按比例缩小世界各个地区以及特色景观、植物、动物,还可以请各国大使帮忙签个名或是运来一抔当地的土壤。
施特雷泽曼立刻表示:“我可以帮忙联系各国大使。”
戈培尔也表示:“建成之后,我希望给小学阶段刚入学的孩子们加上一门‘看世界’的实践课程,来园区研学一周。”
科隆先生也不甘示弱,举手表示:“我可以组建专家团队,负责园区里的交通规划,保证从头游览到尾不走回头路!”
虽然他不是搞道路规划出身的,但当了这么久交通部长,手下的能人多到不敢想。
大家的话题迅速被带偏,热烈地讨论起应该请谁当顾问,以免传递错误的知识,最后一致决定由聘请多位专家教授互相讨论验证。
陈澄在激情讨论的间隙抽空看了眼希特勒,对方脸色铁青。
“好了,诸位先生们!现在该进行表决了,是否同意巨大公寓计划?”
敲桌。
结果令人满意,陈澄愉快地起身:“微缩地球计划具体内容稍后将写成备忘录发给各位,另外,虽然我不太懂希特勒先生说的建筑风格这些问题,但我认为他有一句话说对了,那就是柏林看起来太不像首都了。我们需要让柏林更知名,世界闻名!所以,我们需要尽全力申请举办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是一个阴谋!”希特勒当即跳起来反驳。
“不,奥林匹克是一场胜利,是一次展示德国的机会!”陈澄立刻更大声反驳他,每次当众反驳希特勒都让她无比快乐:“我们需要借奥运会向世界展示更好的德国,我们不是只有军队、不是只会打仗,我们有哲学、有诗歌、有童话、有音乐,我们拥有一切文明世界应有的美德!”
“我打算在举办奥运会期间同步举办德意志民族文化交流会,让我们的孩子们看到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我们,看到更全面的德国。1916年我们已经错过一次奥运了,不能错过二十年后的第二次机会!”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陈澄直视着希特勒湛蓝的眼睛,毫不畏惧。
细看之下,其实这个载入教科书的恶魔也没那么恐怖,当他还没获得最高权力时,也只是一个脆弱的普通人,会面临上司的斥责和下属的挑衅。
还是施特雷泽曼站出来打破对峙。
老头清清嗓子,提高音量:“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战争、战败、混乱和经济危机,我们需要一场能振奋民族精神的盛会。如果能申请成功,我们要做到最好。”
随着他的发声,同党的科隆先生率先敲响桌子,戈培尔等联盟部长紧随其后,然后是社民党和中央党。
陈澄看到希特勒一副想刀了她又不能下手的表情,愉悦地敲敲桌子,戏瘾上来了。
“另外,为了能够申奥成功,我想拍摄一部宣传片递交国际奥委会,要出现我们城市改造的成果,宽阔的街道和有序的车流,华美的建筑和安居乐业的人民。时间紧,任务重,还要麻烦各位部长多操心了。”
她转向会议桌两旁坐着的这些老头,微笑着欠身鞠躬。
随着她的鞠躬,大家也都起身回应。
希特勒的脸色难看得像个死人。
打赏